1. 文明影像
  2. 公示公告
  3. 推荐阅读
  4. 人文青城
  1. 文明聚焦
  2. 青城好人
  3. 文明城市
  4. 文明旗县
  5. 文明单位
  6. 志愿服务
  7. 道德模范
  8. 未成年人
  1. 文明网评
  2. 创城知识
  3. 领导活动
  4. 文明礼仪
  5. 深度评论
  6. 我们的节日
  1. 要闻
  2. 中国文明网总站 
  3. 图片
  4.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首页->人文青城
【青城故事】身边总有一朵花开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26   责任编辑:戈 鸣瑞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这一处,那一处,着色的鲜花提醒我,春天已在眼前,虽然这个春天有点压抑。不能出远门,只好纸上旅行。

蔷薇还未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句子却频现,大概虎年的缘故。它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每一次读到,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这句诗具体而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这应该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吧。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现代人一样复杂,也能像古人一样纯真。

沉浸在文字里,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正是“猛虎”与“蔷薇”这两种气质的注脚。而实际上每个作家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并不全是“大江东去”,也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样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子吟咏的句子,而柳永“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能说它婉约?王维以清淡取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却也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豪侠义气;还有杜甫,“沉郁顿挫”之外,他是一个对美极敏感、极细致的人。只要生活让他得到一刻安宁,他的眼睛就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美,哪怕非常细小。

他也喜欢花花草草啊。在成都的草堂,他写,“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你看,有绿有红,醒目异常,又是“绽”,又是“肥”,鲜活可亲。

这还是那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杜甫啊,让一个诗人在我们心目中活着的,不只是大节,还有细处。

这种对一花一叶的爱,不但无损他的大爱,反使得他对祖国、对百姓的爱更有血有肉、更可触摸。

在评述托尔斯泰的时候,有评论家借民间谚语中刺猬与狐狸的寓意,区分了作家的两种类型,算是“猛虎”与“蔷薇”的另一种解释吧。“刺猬型”作家认为艺术的“真诚”是第一位的,他们是写幸福的高手,但难以真正表现人的不幸;“狐狸型”作家则认为“真诚”可能是一个伪命题,“真实”比“真诚”更重要,分裂、复杂、游移不定才是“真实”的。那种闪着光辉的巴尔扎克式、雨果式人物,符合“美善”的标准,但不完全符合“真”的标准,他们是写不幸的高手,但失去了获取幸福的能力。

如何能真诚又真实?做一只想当刺猬的狐狸,一只细嗅蔷薇的猛虎,在勇往直前的时候也不失温柔的一面。星空夕阳群山,这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变的风景,已然美好。而生活中,总有小事让自己怦然心动,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看到身边总有一朵花开。

现在明白,老祖宗为什么把清明节安排在这样的时节。去田野里走走,眼睛会看得更远,察觉到更多动静,听到最细腻的声音,皮肤能感受到风和气温的变化。即使宅在家中,默默点赞朋友圈里各地的春日问候。也可以幻想,所有逝去的都会像万物重生一般,借着春天返回,甚至包括逝去的亲人。(刘君)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呼和浩特新闻网 承办
  • 版权申明:呼和浩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呼和浩特新闻网 Copyright © 2004-2013 hhht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500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