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明影像
  2. 公示公告
  3. 推荐阅读
  4. 人文青城
  1. 文明聚焦
  2. 青城好人
  3. 文明城市
  4. 文明旗县
  5. 文明单位
  6. 志愿服务
  7. 道德模范
  8. 未成年人
  1. 文明网评
  2. 创城知识
  3. 领导活动
  4. 文明礼仪
  5. 深度评论
  6. 我们的节日
  1. 要闻
  2. 中国文明网总站 
  3. 图片
  4.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首页->人文青城
【青城故事】万古人心生意在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26   责任编辑:戈 鸣瑞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清明时节,这是一个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季节,也是一个慎终追远祭祀感念的时节。

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时节礼敬祖先,在这样一个万物生长阳气清明的日子追念先人,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礼赞,这是一种代代无穷的人生仪式。从时间的维度来丈量生命,个体的生命有起点和终点,但无数个体接力就出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永恒,后代守望并耕耘着前辈生活的土地和家园,歌哭于斯的人世间永远荡漾着生机。

大自然中生命的延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的这句诗非常出名,蕴含着推陈出新的哲思,这首诗是悼念元镇等人去世的,这句诗的上一句很伤感——“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去世的故人和好友太多了,于是他的诗文集里出现了多篇祭文。陈叶不去新叶难生,前波不让后波难继,旧是新的铺垫和前序,后是前的传承和接续。刘禹锡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一规律,他还有一句名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老年时感慨“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岁数大了常常能听到故人逝去的噩耗,但他没有一味地悲观,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老年人是渐行渐少,而充满活力的少年人越来越多,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意。

懵懂无知的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生生死死的事情。后来读《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老约翰·米希尔去世的那一卷,约翰·克利斯朵夫“怕看又忍不住要看”祖父去世的过程,听到了祖父痛苦的呻吟和呼喊,从半开半合的门口偷看到祖父“好像被一股残暴的力紧紧掐着脖子……脸上的皮肉越来越瘪下去了……生命渐渐地陷入虚无,仿佛是有个唧筒把它吸得去的……痰厥的声音教人毛骨悚然,机械式地呼吸象在水面上破散的气泡,这最后几口气表示灵魂已经飞走而肉体还想硬撑着活下去……”被吓得昏睡过去后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醒来后见到舅舅高脱弗烈特后,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并问舅舅怕不怕死亡这件事,“怎么不怕呢?”高脱弗烈特停了一会儿又说。“可是有什么办法?就是这么回事,只能忍受啊。”

悲欢离合总无情,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对生死的事情有了更深理解。从读高中到刚参加工作之间,大爹和姥姥这些给过我慈爱的人先后辞世,使我感到死亡真的是无奈的事情,但我还没有亲眼目睹过亲人的离去。2002年母亲生病住院,在我的眼皮底下死神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垂危之际母亲求我让大夫用好药挽留住她的生命,但再好的药也没有把母亲的生命留住,母亲离去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后来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回忆文章,他侍奉母亲住院入睡,清晨乍一醒来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后,他不相信:“死!我简直不能理解什么是死,真奇怪,对于亲人的死我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当死亡来临时也没有什么想法;我仿佛觉得我所钟爱的人永远不会死去。”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我已经有五十多年被称为阅历的旧时光。在这些旧时光里阅遍了不少人间生离死别,母亲离去已经二十年了,时间会稀释和消磨悲伤,思念和温情从未断绝。六年前,又目睹了父亲的离去,从病床上回到老家的炕上,父亲面带笑容合上了双眼。看着给过我无数慈爱的父亲,生命一点一点被死神拘押走,我只能像一个笨手笨脚无可奈何的旁观者,茫然无措。“世间生老病死苦,时至即行何足论”,这真是不由人的事情,想起了高脱弗烈特告诉克利斯朵夫的话语:“人是不能要怎么就怎么的。志愿和生活根本是两件事。别难过了。最要紧是不要灰心,继续抱住志愿,继续活下去。其余的就不由我们作主了。”这些年间和我年龄相仿的同学和朋友的父母像发黄的秋叶从树上落下一样,纷纷离开了这个他们无比眷恋的人世。想一想好多亲人和熟悉的老人去世多年,已经化作了大地里滋生五谷的土壤,成为大地的一部分的先人们,承载着这个大千世界,承载着他们的后代子孙。

得享天年的老人们的离去让人想到瓜熟蒂落,但那些英年早逝者则让人感到非常惋惜。2012年5月我们单位财务中心主任茹永恒去世了,永恒既是单位同事,又是我同村的老乡,走的时候他才五十虚岁,我失去了一位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心里充满了沮丧和孤寂。就在他走了这十年间,单位的同事里又走了马喜栓和高瑞新,想起了当年和他们痛饮高歌的时光,他们也是我至信的朋友,他们的生命也才定格在六十多岁的年龄。再稍放大一些范围,在我周围,不时听到三四十岁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英年早逝,让人唏嘘惋叹不已,他们本来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更多的光环,却过早地到了漆黑的彼岸。

虽然哀伤但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生机永在。我知道生命中忧伤多于欢乐,生活中苦难多于幸福,但我宁愿看到光明和未来:就在我看到了生命离去时的痛苦时,我也听到过生命降临时的欢乐,那些逝去的亲人和朋友的子孙后代们,从呱呱坠地逐渐成长壮大,娶妻生子并成为生活舞台的主角。正如在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高脱弗烈特指着绚烂而寒冷的天边显现出来的朝阳,开导克利斯朵夫说:“你得对着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这段话非常治愈人心,人的目光永远要投向光明,投向温暖,投向生机,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快乐。

呼和浩特市花红柳绿的春天来临了。“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清明时节追念逝去的亲人,是为了汲取生的力量,缅怀先人对我们的爱,并传递给下一代。当我们想起已逝亲人们的音容笑貌时,当我们注视着少年孩童们充满活力的矫健身影时,我们就会被生命的美和生活的温情包裹渗透,更加热恋这欣喜与哀伤交织的尘世。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呼和浩特新闻网 承办
  • 版权申明:呼和浩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呼和浩特新闻网 Copyright © 2004-2013 hhht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500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