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明影像
  2. 六在青城
  3. 推荐阅读
  4. 工作简报
  1. 文明聚焦
  2. 青城好人
  3. 文明城市
  4. 文明旗县
  5. 文明单位
  6. 志愿服务
  7. 道德模范
  8. 未成年人
  1. 文明播报
  2. 创城知识
  3. 基层大讲堂
  4. 文明礼仪
  5. 深度评论
  6. 我们的节日
  1. 要闻
  2. 中国文明网总站 
  3. 图片
  4.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首页->文明聚焦
厦门同安区建立文明实践智能云平台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9-15   责任编辑:吴艾蓉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垵炉讲堂内,书声琅琅;民俗馆中,琴声悠扬;运动房里,活力四射;创客空间中,灵感火花碰撞……7月8日上午,厦门市同安区在五显镇垵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内,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观摩会,感受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在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内的亲子阅览室,村民带着孩子在阅读书籍。图/何东方

  近期,厦门市同安区加快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加速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文明实践联通融通机制,率先厦门市建立文明实践智能云平台,加强“线下活动+线上展示”紧密联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率、幸福感和获得感。

  线上 

  打造智能云平台 绘制文明实践“资源地图”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空间载体和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同安区继续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精神,探索建设厦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云平台,打通区镇(街)村(居)三级文明实践数据,推动实践常态化、智能化。

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地图 图/同安区供图 

  作为一个结合同安特色,集宣传展示、互动互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管理调度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智能平台,其主要包括七大服务平台、实践地图、信息发布、爱心商家、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功能设计开发,并融合了“爱心厦门”、社区书院、志愿者平台、“同安文明卫士”“文明同安”等平台。

  打开平台的文明实践地图,同安区所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直观标注在页面上。点击后,各个实践所(站)的基本信息及活动情况条理清晰,不仅方便工作人员对现有文明实践资源进行梳理,更可以根据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文化资源信息,分析挖掘出鲜为人知甚至未有人知的文明资源,进一步凝聚同安的文明力量,更好地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

  “在智能云平台的‘心愿墙’上,市民群众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文明服务需求,提出文明实践的建议,推动同安文明实践不断深入。”同安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云平台,为群众提供一个最为贴近民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端口。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还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云平台+融媒体中心”融合模式,实现体系机制、阵地管理、志愿队伍和实践活动的网络化智慧管理,提供更便捷的网络化服务。

  线下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通文明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引领时代新风。实际上,垵炉村内,村民享受丰富多彩精神娱乐的场景,只是同安区不断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一个缩影。近期,同安区着力加速各实践所(站)改造提升建设,6月底进入最后扫尾阶段,8月底前将全部完成,形成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同时,同安区重新选址旧县衙原区政府办公大楼,改造提升其中的3层楼,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作为新的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该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届时将整合成集实践中心、志愿者促进中心、志愿服务各协会、社科联、文联、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打造成为区级文明实践‘总部’,更是对外展示同安的重要‘窗口’。”同安区委文明办主任林拥护表示,同安区还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的“同安样板”,涌现出妇联“妇爱妇助”、东山民俗文化协会“益同来”等品牌实践项目,讲古仙、文艺快闪轻骑兵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以及18个品牌实践站。

  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同安区持续探索文明实践联通融通机制,利用文明实践活动“七大服务平台”,着力建立“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一个中心、多种功能、共享使用,发掘文明资源最大潜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此外,同安区还强化区级“七大平台”和18支区级志愿服务队的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发挥“中心吹哨、部门联动”作用,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科技、文明乡风等领域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

  据悉,同安区仅2020年上半年志愿者人数就增加了9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超市+星火工程”的志愿服务带动模式,“全民参与、全员共建、全息服务”的文明实践模式,“文明实践岗”志愿延伸模式,“点单接单评单”的对接服务闭环模式,“线上+线下”科技信息化助力平台,“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互融互通模式等经验做法或品牌。(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 呼和浩特新闻网 承办
  • 版权申明:呼和浩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呼和浩特新闻网 Copyright © 2004-2013 hhht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5002658号